<address id="vpf7t"></address>

      <address id="vpf7t"></address>

                <address id="vpf7t"></address>

                  <form id="vpf7t"></form>

                  (一)“中醫”的定義和基本概念:
                  1、對中醫的兩種說法:一般認為中醫就是“中國的醫學”或“中國固有的傳統醫學”;還有一種認為中醫是“中國人創造的具有獨特理論和診療特點的醫學體系”“是研究人生命過程以及與疾病作斗爭的一門科學,同時也是一種文化”。
                  2、“中醫”的定義:是由中國人創造的,在天人合一整體觀念影響下,以象信息為主要認知依據,從屬性及相關角度進行思維,充分利用人體內外自然資源,調控和平衡人體生命狀態的一種醫學知識體系。
                  3、中醫的“中”是“心”的意思,來源于中國古代哲學中“尚中”和“中和”的意思。
                  4、《現代漢語詞典》解釋中醫:(1)中國固有的醫學;(2)用中國醫學的理論和方法治病的醫生。
                  5、中醫重視的是人與天地相參,人與萬物的相互關系;因此,中醫—不重解剖重關系。
                  6、從中醫“中”的本意來看:中醫最高境界是致中和,以平為期,以和為重。中醫學所闡明的“陰陽和合”、“陰平陽秘”生理機制是儒家致中和思想最佳表現。
                  7、領悟中醫的八個強調(1)強調健康醫學;(2)強調“治未病”;(3)強調整體觀念;(4)強調生態環境;(5)強調個性化;(6)強調心身綜合治療;(7)強調自我保健;(8)強調以人為本。
                  8、我國傳統中醫藥的概念:目前為世界普遍認可的首先是中醫的針灸(兼及推拿),它簡便易行,卓有成效

                  (二)中醫藥的概念
                  1、中醫藥,即中國傳統醫藥,是漢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等中國各民族醫藥的統稱。
                  2、中醫藥是中華民族在數千年來通過不斷深入觀察與反復的臨床實踐所總結的對健康與疾病的認識,具有鮮明的中華文化特征和特定概念與理論的醫學知識體系。
                  3、傳統:是人們用來界定人類發展經驗歷程的一個定性詞語,與“現代”是相對的概念。

                  (三)中醫藥特色
                  1、《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特色”:特色是事物所表現的獨特的色彩,風格等。
                  2、特色是一個事物或一種事物顯著區別于其他事物的風格,形式,是由事物賴以產生和發展的特定具體環境因素所決定的,是其所屬事物獨有的。
                  3、中醫特色是中醫體質的體現:整體觀和陰陽學說。
                  4、中醫學特色是六個字:致中和,法自然。
                  (1)順天應時,陰陽自和,以自然為師,重視人的非實體性和養身,強調或重視人的自我感知與自我調和,重視七情致病,執簡馭繁。
                  (2)中醫學特色是事業賴以生存的核心縮在,優勢是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四)中醫學
                  1、《中國醫學百科全書》 中醫學是集中當代諾干有代表性的理論家與臨床家共識完成:中國傳統醫學的重要部分是中醫學,是通過長期的醫療實踐,并在中國古代文化——天文、地理、物候以及陰陽五行等自然科學與哲學的理論基礎上逐步發展的一門科學。
                  2、《臨床中醫內科學》(1993年版) 中醫學是研究人類生命的過程以及同疾病作斗爭的一門科學,它具有獨特的理論體系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其理論體系的形成受到古代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的深刻影響;其臨床醫學從整體觀念出發,以辯證論為核心。研究養生康復、增加健康、延長生命的方法,它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統一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生命學科。
                  3、中醫是一個歷史存在、歷史現象,中華民族的偉大寶庫,需努力發掘,加以其高。
                  (1)從文化學角度,中醫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構件,富含哲學思辨精神、需努力繼承并不斷創新;
                  (2)從現代學科分類來看,中醫學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學科,屬于傳統科學;
                  (3)從社會學視角來觀摩,凡是和生命現象,健康信念,養生方法有關的問題都有表述;
                  (4)用現代眼光審視中醫;既有自然科學屬性;又具有人文科學特征。

                  (五)傳統醫學
                  WHO對傳統醫學的定義:
                  傳統醫學包括各種醫療實踐、措施、知識和信念,其中涉及以植物、動物和礦物為基礎的藥物,精神療法,手法和技術和運動,可單獨或相互結合運用,以維持健康并治療、診斷或預防疾病。

                  (六)中醫和西醫是兩種醫學體系
                  1、現代醫學(主要是西醫)的概念:
                  現在醫學(主要是西醫)奠基在近現代自然科學的理論和技術之上,由形態到細胞,再進入分子生物醫學的層面。
                  2、中醫與西醫的區別
                  (1)中醫和西醫是兩種不同的思維體系,語言結構的產物。真正的醫學是科學和人文一體的。
                  (2)中醫與西醫的區分不僅是理論與技術層面,二者本質上是哲學及文化上的,也是中西方兩種哲學及文化傳統區分的典型表現。
                  (3)文化背景上有區別:中國古人的世界觀是天人合一,把世界看成本質上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西方文明的世界觀認為世界是可分的,西醫最重視的是技術。
                  (4)思維方式上有區別:
                  ①東方人歸納,將萬物概況成五行,進而為陰陽,最后只剩一個包羅萬象的“道”。
                  ②西方人注重分析。
                  ③中醫從整體,聯系思維來認識人體,人體小宇宙,宇宙大人體”。
                  ④西醫用分析還原的方法看待問題,如系統、器官、組織的研究逐步深入到細胞分子、基因等細微結構。
                  (5)中西醫診斷疾病的側重點不同
                  ①中醫強調功能上的失調。
                  ②西醫學角度就是看癥狀。
                  ③中醫診病的四字原則“望、聞、問、切”,重視直覺體悟的認知方法。
                  ④西醫運用大量的現代物理、化學、數理統計的方法,借助先進醫療儀器設備和實驗室做出精確的定量診斷。
                  (6)治療方法上有區別:中醫恢復平衡,西醫對抗疾病。中醫認為疾病病因包括“六淫、癘氣、七情內傷、飲食勞倦、痰血、結石”等,中藥治療是通過去除病因,扶正固本,西醫認為身體對疾病沒有自愈能力,必須靠外力的幫助。
                  (7)中醫最擅長的,一是養生,二是對慢性病的治療,三是對疑難病及突發性流行性疾病更是有獨創之處。

                  中醫與西醫的區別:(見下圖)
                  中醫治未病與康復 - 中醫與西醫的區別

                  3、為什么要力挺中醫?
                  (1)不能站在西醫立場上否定中醫;
                  (2)優勢:養生,治未病,治慢性病是中醫優勢;
                  (3)中醫“辨證施治”非常嚴謹;
                  (4)中西醫結合,應該達到優勢互補。

                  (七)中醫文化
                  1、“文化”的定義:“文化”是對人類智慧成果和實踐的概括。
                  2、文化的核心:三大要素,包括觀念、認知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
                  3、“傳統”的定義:傳統包含過去、現在、未來,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傳統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薪火相傳的。
                  4、中醫在國際上被歸類到傳統醫學范疇。
                  5、中醫文化的核心內容:關鍵就是中醫文化的三大核心——中醫的觀念、認知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
                  6、中醫文化來源于“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以陰陽五行作為生命和自然界的基本屬性,以取類比象的方法來認識生命運動的基本規律,是一種生命文化。
                  7、是中國人對生命、健康和疾病所特有的智慧成果和實踐的概括。

                  (八)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藥綜合服務區環境文化
                  1、環境文化作為醫院文化建設的一種表現形式。
                  2、以文化建設促進中醫院發展:中醫院文化是醫院存在方式的總和。
                   

                  二、什么是“治未病”?

                  (一)“治未病”概述、什么是“治未病”?
                  1、從文字上理解“治未病”,治:動詞,治理、管理,如整治、治學等;在醫療上:治病、治療、治法、防治等。未:還沒有,如未婚;沒有,如沒有到達;不曾:如未老先衰;將來:未來。病:失去健康狀態,如患病、病態。管理還沒有發生疾病即中醫預防保健治未病是一種理念而非理論。

                  (二)發展“治未病”背景與思想淵源
                  1、為什么要開展“治未病”服務?
                  20世紀90年代一項WHO的全球調查表明,對于人的健康和壽命來說,生活方式和行為起主導作用占60%,環境因素次之,占17%,遺傳因素占15%,醫療服務占8%。
                  2、發展“治未病”工作背景
                  (1)國家衛生戰略開始前移,改變了過去重治療、輕預防的思想觀念。
                  (2)試點單位數量達103個(含軍隊),每個省(區、市)已至少有一所醫院和一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成為試點單位。
                  (3)在中醫學中“未病”不是無病,是身體已經出現了陰陽、氣血的不平衡的狀態。
                  3、治未病思想溯源
                  (1)來源于疾病的預防。
                  (2)《內經》強調防患于未然。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未亂。
                  (3)唐代孫思邈非常重視治未病。未病、欲病、已病三個層次。
                  (4)“上醫治未病,中醫治病初、下醫治病重”。上醫治國,中醫治人,下醫治病。

                  (三)發展“治未病”服務作用與意義
                  1、“治未病”引領人類健康發展方向
                  (1)衛生部陳竺部長致辭中強調:健康是構造和諧社會的永恒主題。預防保健是維護人類健康的關鍵環節。“治未病”引領人類健康發展方向。
                  (2)治未病是我國醫療衛生工作的“戰略前移”。
                  2、治未病是我國醫療衛生工作的“戰略前移”,真正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
                  (1)“治未病”是預防的體現。
                  (2)中醫“治未病”思想實際上就是預防醫學的體現。
                  3、積極發展“治未病”的重要意義:
                  (1)是中醫藥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內容,是全面繼承與創新;
                  (2)進一步彰顯中醫藥特色優勢,擴大中醫藥服務的新領域;是促進全民健康素質提高的重要途徑。

                  (四)“治未病”理念的文化內涵
                  “治未病”理念源自于中華民族憂患意識。憂患意識與“治未病”兩個方面的關系
                  第一,強調居安思危
                  居安思危則安,居安思安則危;
                  未病思防則健,未病不妨則病。

                  第二,憂患意識,注重防微杜漸

                  (五)中醫“治未病”三個層面:
                  1、基礎層面:既病防變,瘥后防復
                  2、中間層面:未病先防
                  3、最高層面:以養生為主導的立生與達生。
                  即:治其未生、治其未成、治其未傳、愈合防復。


                  (一)康復的定義
                  1、1993年聯合國指出:
                  康復是一個促進參加人身體的,感官的,智能的,精神的和或社會生活的功能達到和保持在力所能及的最佳水平的過程,從而使他們能借助于一些措施和手段,改變其生活而增強自立能力。
                  2.康復≠恢復
                  康復的目的不是治愈疾病,而是采取有效措施恢復殘疾者的功能。
                  (二)康復的重要對象是殘疾人和身心功能障礙患者
                  1.殘疾:是指因外傷、疾病等各種原因造成身體上或精神上的功能障礙,以致不同程度地喪失正常人的生活,工作,學習的能力和擔負其日常生活與生活智能的一種狀態。
                  2、殘疾者;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患者;亞健康人群。
                  (三)康復醫學與中醫學
                  1.康復醫學的定義:是具有基礎理論,功能評定,治療技能和規范的醫學應用學科,旨在加速人體傷病后的恢復進程,預防和/或減輕其后遺癥功能障礙程度。是醫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是促進病傷、殘疾者康復的醫學。
                  2.其關聯在康復治療過程經常需要同時進行中醫藥臨床治療,例如腦卒中等均需要早期活動和功能鍛煉,提高功能和恢復程度。
                  (四)中醫傳統康復治療
                  最常用的有按摩,針灸,功,操,拳等。中醫傳統治療方法已數千年歷史,有獨特療效。
                  1、中醫康復特點:
                  (1)對象特點:以慢性疲勞為主要癥狀的亞健康人群也成為中醫康復對象。
                  (2)目的特點:中醫康復主要通過實施各種中醫適宜技術和康復過程,使殘余功能得到維持和強化,提高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質量。
                  (3)方法特點:
                  ①高度重視“天人合一”心身護理;
                  ②注意團隊協作和配合;
                  ③加強中醫健康教育和指導。
                  2.中醫康復發展前景
                  (1)滿足廣大群眾對生活質量的追求;
                  (2)適應醫療衛生制度需要
                  (3)發展社區中醫康復和家庭中醫康復
                  (4)發揮中醫藥特色與優勢
                  (五)當前社區中醫康復存在的主要問題
                  1、缺乏真正的“治未病”觀,使中醫康復思路狹隘。
                  2、忽略了“天人相應”的人的整體性和社會性,割裂身心聯系。
                  3、經典理論缺位,缺乏專業內涵。
                  4、中醫康復手段單一,中醫藥特色和康復療效優勢未能充分發揮。
                  5、中醫康復模式是否就是中醫藥適宜技術+現代康復手段?
                  (六)“治未病”思想指導下的中醫康復新模式
                  1、創新中醫康復管理模式
                  (1)根據中醫學基本特點:天人相應,整體思維,形神一體,四診合參,辨證論治和中醫體制學說。在中醫康復過程中將上述特點體現在動態的管理模式中。
                  (2)中醫藥適宜技術應用的同時,重視“治未病”理念,充分尊重人的社會性,增加患者參與度,實現醫患雙方在中醫康復中良性互動。
                  2、以治未病理念為中醫康復基石,形成中醫康復治未病思想。
                  (1)在中醫康復中重視體病相關論,重點突出針對調理體質的治療方法,改善體質,減少疾病復發,提高遠期療效。
                  (2)以患者疾病特點為基礎,根據四時氣候特點及患者體質狀態,制定個體化調補方案。
                  (3)改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同時,減少疾病的復發。
                  3、創新中醫康復技術:
                  傳統中醫外治技術,繼承并發展“內病外治”,應用“針灸、推拿、中藥”三結合,實現中醫康復穴位敷貼、熨蒸、藥浴、五音療法等多管齊下的特色療法。
                  4、中醫特色優勢康復
                  在中醫康復以“治未病”理念為核心,指導中醫人員積極運動飲食調理法,精神調攝法-運動保健法和四時養生保健及起居調理等中醫健康教育,延伸和拓展“治未病”理念在中醫康復中的積極作用。
                  (注: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任何人不得用于商業用途。)



                  【漢語大辭典】寫作助手,下載網址:http://www.box24news.com/softdown.htm

                  治未病

                  更多內容請查看【漢語大辭典】。關于中醫治未病與康復是什么,如有疑問,請與我們聯系。謝謝!

                  Copyright(C)2017 漢辭網 版權所有 可搜索 微信公眾號:hydcd_com 加入我們 Email:QQ郵箱 QQ:7117780
                  軟件著作權登記號:2005SR02359 備案號:滬ICP備09016276號 手機版
                  米乐app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