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一、中秋節的來歷:
中秋節起源于古代對月的崇拜,至今已歷史悠久。“中秋”這一詞最早記載于《周禮》。因我國古時的歷法,農歷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稱為“中秋”。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個月名為“仲秋”。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節才成了固定的節日。民間尚有“吳剛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話傳說。
總之,根據史籍的記載,古代的帝王,多有祭月活動,日期定于農歷8月15日。因為此時正是三秋之半,故名為“中秋節”。漢辭網認為,這就是中秋節的由來。
二、中秋節的習俗:
中秋節到了,各地都有自己的習俗。但中秋節的習俗共同之處不外乎:祭月、賞月、觀花燈、吃月餅。
除此之外,各地還有:民間拜月、月光馬兒、兔兒爺、中秋宴俗、舞火龍、燃寶塔燈、偷菜求郎、竊瓜祈子、中秋博餅、祭月燒香斗、乞月照月爬月、走月亮走三橋等等。
中秋節習俗代代流傳。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更讓我們感受到了中秋節文化的多樣性。我們都有責任繼承和發揚這種優秀傳統,讓親情永恒,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相關知識:
中秋節是幾月幾日?
答案是:農歷八月十五日
中秋節的英文是?
答案是:the Moon Festival or the Mid-Autumn Festival (on the 15th
day of the 8th lunar month)
中秋節吃月餅是哪個朝代才有的?
答案是:有兩種說法,一說為,元代末年;另一說為,明朝洪武初年。
關于中秋節的詩句有哪些?
答案是:描寫中秋節的詩句非常多,最著名的是:
《靜夜思》
作者是【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另有張九齡《望月懷遠》中的千古絕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每當我讀到此句,不知不覺就與之共鳴。內心深處,思緒涌動,思念之情由然而生。……
更多內容請查看【漢語大辭典】。關于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是什么,如有疑問,請與我們聯系。謝謝!